首页» 专题活动» 【冬奥故事】 看机电学院冬奥“小雪花”特辑:首体馆的特别存在

【冬奥故事】 看机电学院冬奥“小雪花”特辑:首体馆的特别存在

发文单位: 发文时间:2022-03-18

在圆满落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机电学院14名志愿者同首体馆工作人员和来自各高校的志愿者一道完成了为期28天的服务保障任务,我校志愿者全力奔赴,收获满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8000余小时,引导来往车辆5000余车次,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媒体、技术官员、奥组委成员和场馆工作人员数以万计,带着活力与热情蜕变成为“燃烧的小雪花”。让我们跟随小编走进各个服务领域,以志愿者视角再次重温这场体育盛事。

本期我们将了解作为首体馆“特别存在”的场馆通行控制领域,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作为冬奥会的志愿者,我在这次冬奥会中负责的是场馆通行控制,又被称为“特别行动队”。主要工作涉及查验证件、交通引导、监督破坏等,共同维护好整个冬奥会赛时的运行。在整个冬奥会期间我们负责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馆、花滑训练馆三个场馆中多个点位,在一段时间后进行轮岗,同学可以体验到不同岗位的工作,也更加了解场馆的设置。

——曹月


我们领域是最团结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领域都来自本校的同学组成,也因此我们有着顺畅的沟通,便能达到最优的站岗服务模式,彼此互帮互助。正是因为有我们这44位志愿者的灵活机动,场馆的服务保障更加完善。我们就像是一块砖,不管哪里有需要,我们都可以迅速到位。

——冯佳航


我常在思考志愿服务的本质,不仅是服务他人,更是为了恢复人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望,用真诚奉献的精神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会想要永远保持年少活力的本真,保留那一股热血和温情,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郑一鸣


我所在的主馆北侧落客区,主要负责的是协调车辆,引导媒体正确的方向流线以及帮助外国媒体与司机交流。这个岗位是我们领域唯一一个室外的岗位,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之一。让我觉得很暖心的一次是有两个俄罗斯的记者等车时看到冷风里的我们,先是跟我们打招呼然后问我们今天过得怎么样,今天冷不冷,在等车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聊天,他们豪爽的性格也让我们没有了压力,最后他们上车都在说很高兴认识我们,今天很开心。我们也同样开心于那天的经历,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友善是不分国界的。

——李润瑶


在场馆一层东门的运动员通道这里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推开门就是严寒的户外,因为在场馆内场地转换和人员进出的高峰时,一阵阵寒风会扑面而来。在东门站岗的时候,我主要负责为进出的运动员等人开关门,管控门前小广场区域的秩序,防止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可以说在东门运动员通道站岗是首都体育馆呈现给来自世界各国运动员们的一张“门面”!

——赵希汉


“短道破局,首体首金”。当第一个夺金点缓缓走近,整个场馆的人气也逐渐达到高潮,我的工作压力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的媒体、官员涌入场馆,嘉宾、观众络绎不绝。对于我们志愿者与工作人员来说,首体拿首金的意义超乎寻常,这将是中国在此次冬奥会的第一枚宝贵金牌,而且是在我们的强势项目——短道速滑的第一块金牌。“气贯长虹破天穹,奥运荣光定朱红。”当武大靖率先冲线,那一瞬间的激动与兴奋无法用言语表述,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到那种与国家和民族紧紧缔结在一起的自豪与骄傲。

——陈功明


如果用几个词来总结我的志愿工作,那就是热情,勤劳,分享和快乐。不论是工作人员,志愿者们,还是驻地的工作人员,抑或是各类的技术官员,支援者们,都在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保障着冬奥的进行,我们共同分享着属于冬奥的快乐。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北京2022当之无愧!

——靳雨松